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
美国FDA出台“无麸食品”新标准
8月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出台“无麸食品”标准, 要求美食品厂商无麸产品达到统一的标准。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减少目前美国300万乳糜泻(celiac disease)患者的数量,并保护当前的乳糜泻患者。
据报道,2012年美国的“无麸食品”的销售额为42亿美元,几乎是2008年销售额的三倍。而该公司于2012年8月在对消费者的民意调查中发现,人们购买“无麸食品”的两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种食物健康并可以帮助他们控制体重。但专家们表示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无麸食品与减肥有直接关系。
FDA副局长泰勒介绍说,该局设置的“无麸食品”中面筋含量上限为20PPM(百万分之二十), 与近年来欧盟和加拿大通过的“无麸食品”标准类似。而食品业和“无麸食品”病人倡导者们由于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就这个标准进行讨论,所以对于这个标准并不吃惊。
波士顿麻萨诸塞州总医院乳糜泻病研究中心主任法萨诺参与了此次标准的调研,他将8月2日公布的标准称为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因为从此以后乳糜泻患者能够放心购买无麸食品。
但他也表示其实FDA早在2007年就建议了这个标准,而美国的很多公司在这个标准公布前就已经将其作为其行业指南。
据悉,FDA将保证食品公司按照此规定实施,他们将找出那些食物中麸质含量超标的食物,或要求相关的食品公司召回这些食物。
原文链接:
http://www.nytimes.com/2013/08/03/health/fda-sets-standard-for-foods-labeled-gluten-free.html?_r=0(来源:食品伙伴网)
美国拟对苹果汁砷含量设限
经过数年研究与考虑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宣布,拟对市售苹果汁的无机砷含量设立限值标准,规定禁售限量为10ppb(ug/kg)。
FDA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该机构对苹果汁含砷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基于相关数据与分析工作,提出每升限量10微克的标准,并从即日起征求公众意见,为期60天。
FDA去年曾对94份苹果汁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其中5%的样本砷含量超出每升10微克,不过全部样本无机砷的含量都在每升10微克以下。2011年,美国消费者杂志《消费者报告》对88份苹果汁与葡萄汁的样本进行检测,发现10%的样本砷含量超过每升10微克,此后消费者要求FDA为苹果汁含砷量设立相关标准。相关链接:
http://www.fda.gov/downloads/Food/FoodScienceResearch/RiskSafetyAssessment/UCM360016.pdf(来源:食品伙伴网)
月19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3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7542 最近的一些中国经济数据,似乎显示中央“稳增长”的措施初见成效。最新公布的8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显著反弹至50.1,为四个月来首度重越50盛衰分界线,并且远胜市场预期的48.3。考虑到汇丰中国PMI指数的非官方口径,以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不少市场机构将它作为判断中国经济景气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8月22日的《每日经济》研究简报中,我们曾引述一些投行人士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一数据对市场是一个“惊喜”,显示中国经济短期已经企稳,同时经济复苏初现曙光。如汇丰经济学家就表示,受新订单及产出拉动,中国的制造业活动重回扩张区间,反映早前推出的稳增长措施初步见效,企业开始补回库存。野村证券也赞同中国经济短期复苏的看法,预期中国第三季经济增速可能有高过第二季的7.5%。不过,野村认为,中国出口仍然疲弱,利率上升将挤压投资,相信下半年经济增长不可能强劲恢复到8%以上,该行维持明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6.9%预期。还有市场机构认为,虽然8月份汇丰中国PMI数据增加了中国经济复苏的证据,不过,市场不应期望中央会推出大规模振兴经济的措施。
尽管国内对汇丰中国PMI指数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但相关数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足以显示,中国经济目前仍是除美日欧经济复苏之外、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安邦(ANBOUND)的研究团队看来,判断中国经济的走势,光靠经济统计数据还远远不够,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最重要的短期影响因素。从目前情况看,中央已经把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由过去的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转向了“稳增长”。李克强总理最近谈到中西部地区有“中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国务院部门在信息消费、城市重大基础建设等方面开始加大投资力度,都显示了中国政策着力点的悄然调整。
判断中国经济政策,还有一个“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逻辑——在政治经济的综合考虑中,决策层需要经济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安邦(ANBOUND)的智库研究团队看来,中国暂时不会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但正是这种情况,使得中国必须维持稳健的经济增长。正如我们在此前的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只会把重点放在经济改革上,经济体制改革将成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一种“代偿机制”——经济增长越有保障,其他深层体制改革向后拖延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这个判断不错,那么我们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因为保持经济增长是维持稳定的重要手段。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在内部讨论中表示,如果中国放松了投资限制,优先保增长,那么今年中国GDP增速需要上调,回到8%以上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发展经济的债务扩张没有底线,那么中国经济增速肯定能保持在一定的速度之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国为了保短期经济增长而暂缓市场体系的结构改革,那么中国经济将难以摆脱债务扩张的模式。以地方债务为代表的中国政府债务,已经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一个风险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目前没有权威的官方数据,前财政部长项怀诚曾估计地方债务达20万亿,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估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占GDP的50%(相当于地方债务总规模可能达25万亿元)。如果继续扩张地方债务,那么地方债增加到30万亿不是不可能。
如果债务扩张到一定的规模,则必须关注中国通胀的变化。正如陈功在内部讨论中所言,从经济角度看,今后看中国经济最有价值的看点,就在于“债务与通胀关系”这一链条。短期来看,中国的GDP增速挺高,通胀也不严重。但实际上,潜在的问题在将来会很大。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于债务,债务是是借未来的钱来发展现在,实际上也是把现在的问题推迟到了将来。如果中国任由债务扩张来发展经济,那么中国的通胀率恢复到接近5%-6%的水平将指日可待。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为了确保经济增长,中国可能会放松债务管制,而债务扩张会推动中国的通胀重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