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财政实力一般的城市如何开展棚改工作?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13 阅读次数:147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棚户区改造是当前宏观经济“稳增长”的重点方向。中国政府希望以此类民生工程,在改善社会民生的同时,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目前来看,最引人关注的命题在于,棚户区改造的资金从哪里来,又该怎样偿还?尤其是对于那些财政实力较为一般的城市,这一问题更显得迫切。在这方面,吉林省辽源市的棚改经验值得借鉴。辽源市棚改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开行的贷款。截至去年底,该市回迁安置居民6.7万户,累计完成投资83.6亿元,政府主导项目投资61亿元。这其中,辽源市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向银行借款21.8亿元,由国开行吉林分行提供贷款19.25亿元,占比高达88.3%。国开行人士表示,国开行发放的棚改贷款大多为15年期贷款,以基准利率为主。“棚改是一项民生业务,短期内不可能收回全部投资,因此资金期限一定要长,这符合国开行作为中长期融资主力银行的定位。”而在还款方面,辽源市副市长谭海表示,在辽源市棚改过程中,注重“在土地上做文章”。对于承担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开发企业,优先赋予相应地块的开发权,通过土地收益补充财政投资,先期投入暂由企业垫付,政府资金陆续到位、逐步偿还,以缓解资金紧张压力。谭海指出,对于棚改债务的偿还,该市将通过保障房小区门市房收入、争取国家财政补贴等方式来解决。他估计,目前辽源市所有保障房小区配建的门市房总价值6亿-7亿元,“希望将来房价上涨后,可以卖出去。”他表示,更重要的是,保障房建设将拉动经济发展,城市路网建设使周边土地增值,为政府经营土地提供了更大空间。通过棚改,城市会变得更漂亮,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有利于我们招商引资,税收有望得到增加,这些都将为债务偿还提供支持。据辽源市官方统计,2012年,辽源市建设保障房265万平方米,可提供就业岗位4.9万人,吸纳进城农民5000户左右,建筑业、房地产业创税7亿元,直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