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经济指标造假根本上是制度结构的问题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06 阅读次数:1298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政策的制定者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的经济指标和数据,以准确地判断经济风向。多年来,中国的GDP增长数据一直“存在”违规作假现象,就连中国国家媒体和政府也承认这一点。往往是上级或中央的“独立”数据与地方增长数据的总和严重“不一致”。近几年随着GDP数据被质疑,克强指数很快被一些国际机构认可,成为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外媒认为,中国领导人也逐渐“不相信”GDP数据,而是依靠耗电量、铁路运输及银行贷款数据来跟踪中国的经济增长,其结果令人惊诧。换一种方式计算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数据不规范的现状?结果有待证明。政府只致力于某些不灵活的经济数据时,与实际情况失真的情况经常发生,在信息流通不畅、不透明的时候则更加普遍。当地方官员知道中央领导人在关注电力数据,那么地方官员为个人提拔而操控的对象可能就会由GDP数据转为电力数据。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断进行,中国政府所利用数据的可靠性将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可行的机制杜绝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发生。经济指标可能造假,地方政府提供的数据与现实情况“存在”严重差距,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本身。要彻底政府减少“歪曲”数据的动机和机会,只能下决心从体制上“动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