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李嘉诚的投资进一步转向宏观投资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01 阅读次数:128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前不久,李嘉诚出售旗下百佳超市业务,在香港市场引起关注,甚至有不少政治化的评价。在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李嘉诚所做的实际上是一种宏观投资,并没有什么政治目的。首先,传统商业正面临转型,市场空间不如以前那么大了,再加上电商等竞争激烈,因此,李嘉诚现在是基于宏观考虑在高位出手;其次,李嘉诚是搞房地产、码头等产业起家的,在其他的产业(如电信行业)上曾有过教训,因此李嘉诚现在盯住了更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资产,如电网、水务、燃气等。一般来说,从宏观投资的角度来看,这类资产的增长率虽不算高,但好处是回报稳定,人们的日常生活总离不开这类资产。第三,国际上城市基础设施资产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李嘉诚套现一部分资产来搞转型投资,这是很自然的。总体来看,李嘉诚与其说是在转型为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商,还不如说转型成为宏观投资家。安邦(ANBOUND)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提出“宏观投资”这一概念,当时曾用于分析一部分外资对中国内地的投资,安邦(ANBOUND)还曾向一些中国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咨询建议。要指出的是,宏观投资这个领域,很多交易对象都是政府资产,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投资水准,以及宏观把控和预测能力。在中国大陆地区,虽然炒作宏观投资概念的人已经有了,但实质上还看不到这类投资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