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积极争取特殊金融开放政策的“上海心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7-10 阅读次数:160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最大的特区之一,也是中央钦定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试点。不过,中国金融中心的建设却受制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在此次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上海市长杨雄披露,2012年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的企业扩大至50家。目前,上海市综合保税区升级为自由贸易区试点的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报批,方案将涉及多资本项目开放试点。有上海学者也提出,上海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不能“干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学者建议,上海本身可以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地点就在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内,自由贸易区可以由现在的洋山深水港、外高桥保税区等多个试点区合并建成,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内,人民币可以进行自由结算和交易,模式可以完全参考香港,这有利于上海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兑换之前进行“练兵”,更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内,上海可以率先试点做人民币国际化的业务,积累管理经验,培养人才,为上海的自由贸易区配套服务。在我们看来,这虽然只是上海学者的讲话,但它反映了上海市对金融进一步放开的普遍心态,也透露出上海想获得特殊优惠政策的“野心”。因此,这可以说是上海地方比较普遍的“上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