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对于未来的东亚关系来说,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完全可能成为里程碑式的事件。中韩两国官方都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韩国称此行为“心信之旅”——意在巩固中韩两国领导人的互信。习近平主席更称朴槿惠总统为“中国人民和我本人的老朋友”。两位元首会晤后,发表了《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确定了两国“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
中韩两国彼此走近,并非一时的外交权宜,而是中韩两国当前的政治与经济需要。在经济上,中国与韩国是东亚经济三强中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同时又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尤其是对韩国来说,韩国经济对中国市场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在政治上,中韩两国也有相互的需要——对中国来说,中日关系正处于政治冰河期;美国的“重回亚洲”战略正在逐步对中国施压,南海问题也让中国颇为头疼和分神。对韩国而言,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与中国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中国对朝核问题仍能够施加一定的影响;更何况,中国还维持着对朝鲜的粮食、成品油供应,这是关系到朝鲜经济社会稳定的生命线。
这种形势下,中国与韩国如果能结成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两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新领导层来说,将有助于扭转过去中国在亚洲关系中的被动局面。在安邦的智库研究团队看来,从多种迹象能够看到中国战略调整的意图。
首先,中韩关系改善与中国的东亚战略调整是相互匹配的。中国作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其战略制订不能只着眼于“邻国策略”,尤其是过去将朝鲜视为“战略缓冲”的看法,在新的形势下更是不复存在,正相反,一个挥舞核大棒的邻家小孩对中国来说已成为一种麻烦,而不是合作伙伴。因此,中国的亚洲战略要超越朝鲜,将战略着眼点前移,重视韩国而忽视朝鲜将是一种必然。
其次,以稳定的中韩关系超越中日关系困局。中日关系正陷入低谷,由于掺杂了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再加上美日安保同盟与美国亚洲战略等因素,中日关系在短期内根本不可能缓解——即使暂时改观,也有可能反复。在安邦的智库学者看来,中国新领导层不可能迁就于一种勉强维持的中日关系,很可能在战略考虑上将日本搁置一边,转而寻求其他方向的突破。与韩国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东南亚加强经贸合作,将是中国亚洲战略的重点。
第三,中韩正在谋求建立双边自贸区,以此代替此前的中日韩自贸区三边谈判。在中韩联合声明中强调,两国要深化经贸、绿色环保、服务贸易、高新技术等广泛领域合作,“尽早达成一个互利共赢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确保如期实现双边贸易额2015年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延长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期限,探讨扩大本币互换规模,深化金融货币合作,共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如果中韩两国率先建立了自贸区,意味着中国东亚策略的重大调整。
安邦的智库团队注意到,朴槿惠总统也从战略上在考虑东北亚问题。她认为,在东北亚出现了一个“亚洲悖论”的现象:一方面,各国之间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领土主权和历史遗留问题给这一地区带来了紧张。因此,合作的潜力并没有被完全挖掘。为此,朴槿惠提出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首尔进程),目的是为了在本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合作框架。在此框架下,各国可以先就一些“软安全”问题推进对话和建立互信,比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核安全,随后再将在这些领域的合作扩大到政治和安全领域。目前建立稳定互信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利于上述合作框架构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韩两国基于战略需求而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重要意义,它将构建一种新的东亚关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