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信息时代低成本恐怖活动的新特征值得重视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5-20 阅读次数:1667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515日,国内三家航空公司共五个飞往深圳的内地航班,在一个小时内,相继收到炸弹恐吓电话,需要急降、折返或者延迟起飞。虽然经检查证实,五起事件均属虚假“诈弹”恐吓,但事件造成国内航班大混乱,五个航班共近1000名乘客的行程受阻,并且饱受惊吓,部分乘客更在慌忙逃生时受伤。有航空业人士认为,该起事件在中国民航史上极为罕见。此次事件虚耗了大量警力,并使多个机场的运作大受影响,当局出动大批警员到场检查;五个航班上所有旅客、行李及货物均要由机场安排二次安检,随身携带及托运行李也要全部开包接受防爆检查。16日上午,深圳市公安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已抓获这5起威胁电话的嫌犯王某亮,他对其编造虚假炸弹信息、电话威胁5航班安全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时代,类似的威胁公共安全的破坏活动甚至恐怖活动,能够以极低的成本代价,造成极大的恐慌和损失。有业内人士曾计算,一架满载航油的波音747班机,紧急备降时,至少要放掉近100吨燃料。此外还要支付机场费用,需协调同航线的其他航班避让、绕行,仅其燃料成本、场地成本、人力成本,合计起来可能要超过百万元人民币。而受到惊吓的无辜旅客的经济损失则难以“追回”,其精神损失更是难以计算。前不久,美联社官方Twitter被黑客攻破,发布白宫被炸的假新闻,结果导致美国股市短时间内大跌,也是低成本恐怖活动的典型例子。很显然,如何抑制和预防信息时代低成本恐怖活动的新动向,是各国政府都必须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