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国内治理产能过剩的主要阻力来自地方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2-07 阅读次数:2057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着力推进的九大行业并购重组于1月22日正式启动。启动之初,中央部委可能就会面临来自基层“顶风作案”的压力。最典型的例子是电解铝。近年来,中国电解铝产能持续向青海等西部省区扩张。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青海省电解铝产量175.2739万吨,仅次于河南、山东、内蒙古三省区,居全国第四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电解铝生产基地之一。在产能扩张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借国家政策支持产业之“壳”行重复建设之实,一些地方干脆罔顾禁令,顶风违规上马项目。据国内媒体报道,在青海省甘河工业园区,青海鑫恒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60万吨电解铝项目正在建设中。但这一项目却缺乏最基本的路条,也没有相应的环评文件与环保部的批准。在面对质疑时,青海省有关人士出示了2010年12月24日由工信部批复的“10万吨新型交通运输用铝合金挤压型材项目”文件。新型轨道交通用铝合金挤压型材属于目前国家政策鼓励的高附加值的下游加工行业。该人士表示:“从工艺流程来讲,原铝是交通运输用铝合金挤压型材的原材料,我们要生产下游产品,理所当然要从上游的原材料做起。”像这样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铝工业项目为名“借壳上市”的企业在青海不在少数,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企业名称上做文章。据了解,再生铝是由废旧铝和废铝合金材料或含铝的废料,经重新熔化提炼而得到的铝合金或铝金属。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公司往往顶着“再生铝”的帽子,从事电解铝的生产,整个生产过程与“再生铝”并无关联。之前所提及的青海鑫恒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公司名称里也都并未提及“电解铝”,而以“水电”为名。熟谙国情的人都清楚,青海省的“顶风作案”绝非孤例,甚至可能在地方上相当普遍,这也显示出,中央部委要治理产能过剩,将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