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中国企业成立异业联盟“走出去”的案例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2-09-18 阅读次数:259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日前,爱国者集团董事长冯军率领30余位中国民营企业家组成的商务考察团赴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进行投资考察,并将最终从四国中选出他们在东盟的区域基地,开展进一步投资合作。冯军表示,目前“中国制造”遍全球,但在国际上叫得响,真正树立起来的中国品牌却寥寥无几。而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争相吸引中国企业前去投资,这正是“走出去”,实现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大好时机。但他表示,企业“走出去”需谨慎,盲目出海,单打独斗的风险大,成本高。需要通过组成联盟,抱团出海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增强品牌影响力,从而真正融入国际市场,实现长远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2011年6月,冯军联合汇源集团、格力电器、招商银行、皇明太阳能和美特斯邦威等企业负责人共同发起成立了爱国者国际化联盟。联盟旨在整体助推中国品牌,搭建民族品牌与国际化对接的平台,通过走出去建立海外孵化器,从而实现中国品牌真正国际化发展。他表示,同行之间竞争存在严重的内耗问题,创立异业联盟有利于建立无矛盾模式,企业可在联盟内部更好地分享经验和教训,相互鼓励支持,更有效地实现国际化。同时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遭遇的资金困难,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以及合资合作出现矛盾等问题。在我们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确是大势所趋,但成立异业联盟似乎不会有设想中那么有用。的确,异业联盟的形式可以避免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因内斗而内耗过多,观察历史,华为与中兴、两桶油等,这样的内耗比比皆是。问题是,观察异业联盟的成员,横跨饮料、电器、新能源、服饰、制造业与金融等多个领域,除了招商银行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外,相互之间很难有交集,更不用说形成合理互动了。在这层意义上,异业联盟似乎只能把大家拢到一起抱团取暖,真正“走出去”的依然是单个企业。
|
宁波电子行业协会
2012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