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形势要点:国内各地方陆续出台碳达峰路线图
信息来源:ANBOUND 发布日期:2021-08-30 阅读次数:38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在“双碳”目标下,地方版碳达峰路线图正加速浮出水面。根据各地披露的“十四五”规划,上海、北京、江苏等多个省市提出力争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要求。地方层面的具体实施方案近期密集出炉,整体来看,优化产业、能源结构仍是“重头戏”。广西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深入推动生态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率先开展碳达峰实践”“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低碳试点,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杭州日前通过《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务清单》,公布首批12个低碳试点。接下来,杭州还将着重构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省级低碳试点县、市级低碳试点乡镇(街道、园区)以及重点领域低碳零碳试点等多层级试点体系。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将于近期启动一批近零碳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试点中,将以推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为目标,实施近零碳产业、近零碳建筑、近零碳交通、近零碳能源、近零碳生活等五大示范工程。由于各地在经济模式、碳排放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上均存在差异,因此专家建议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各自达峰方案、达峰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可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有两类地区,一类是江浙沪等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省市,实现碳减排的基础较好,而且早些年采取了‘腾笼换鸟’等转型升级的做法,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类地区是西南部分地区,其可再生能源条件好,有很丰富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由新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需求,也可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在配套政策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性经济政策,引导资金、技术流向绿色、低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