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外贸动态(2021年7月13日)
信息来源: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发布日期:2021-07-13 阅读次数:36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外汇风险

    央行降准以提振经济,人民币或小幅振荡升值

    从经济增长来看,我国6月经济放缓对人民币形成阻力。上周一发布的财新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3,大幅低于前值55.1,显示东南沿海出口型中小企业中的服务业增长预期有所下滑;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6月CPI及PPI,CPI由1.3%转为1.1%,低于市场预期1.4%,也仍然低于2%的正常水平,体现经济活跃度略有不足;而连续七个月加速上扬的PPI由9%回落至8.8%,符合预期,或将开启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的趋势。

    从货币政策来看,央行的全面降准举措,虽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也会由于提振债市和股市导致更多外部资金通过香港流入,进而推动人民币小幅升值。上周三国家外管局公布外汇储备,6月外汇储备3.214万亿略低于预期3.202万亿及前值3.22万亿,外汇储备此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5月以3.22万亿追平2016年以来新高,整体对人民币形成长期支撑;央行于上周五宣布7月15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约1万亿元。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王一鸣称,降准后流动性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此外,中国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均超预期,显示银行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力度。

    从外贸方面来看,步步攀升的货运价格令中国外贸企业的压力持续加码,但强劲的海外需求对人民币形成支撑。去年以来全球货运集装箱“一箱难求” 的情形至今仍未解决,一涨再涨的运费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业内普遍预计全年运价保持高位。海外需求持续强劲,中国出口企业订单激增但却感到“烫手”,运价和货品交付时间的不确定带来不小的出货压力。

    从地缘政治来看,中国最近进行了一系列稳定对外关系的外交活动,加强了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降低了地缘政治风险,也对人民币形成一定支撑。包括与德国、法国总理的视频会议、与希腊总理通电话,以及与英国工商界代表的视频会议,以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数据下滑,货币政策宽松,强劲的海外需求及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产生交替影响,预期人民币总体保持区间振荡,近期受益于海外资金流入将小幅升值长期来看,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总体保持振荡,有可能遇阻回落,短期以6.4580~6.5002为窄幅楔形振荡区间,中期6.3509~6.5878为宽幅振荡区间。


    货运保险

    集装箱船“ZEPHYR LUMOS”发生事故  请相关货主及时联络船公司

    据外媒报道,日前,一艘满载中国出口货物的集装箱船“ZEPHYR LUMOS”轮,与一艘名为“GALAPAGOS”的货船,在马六甲海峡相撞。事故发生后,两船已经分离并锚泊。截至当地时间7月11日晚21时,两艘船舶依然在事故海域锚泊。

    据了解,集装箱船“ZEPHYR LUMOS”轮的载箱量为15000TEU,挂英国旗,刚刚于2021年1月交付,目前在THE联盟的地中海航线MD2上运营。


    关务提醒

    关于盐田港区出口重柜进闸措施调整的通知

    近期,由于班轮准班率大幅下降,且各地港口均出现数日堵塞情况,为避免盐田港区堆场密度过高、效率受影响,从而导致港区及周边交通压力增大,盐田国际针对出口重箱进闸做以下安排:

    一、从2021年7月16日0时起,盐田国际仅接收ETB-7天(即船舶预计靠泊日期前七天内)的出口重柜进闸。

    二、维持2021年7月3日开始的每日出口重箱预约入闸拖车数量11,000辆的限制不变。

    您可通过“易物流盐田”平台“船期查询”实时查询船舶ETB日期,依据查询结果安排出口重箱进港时间。


    外贸统计

    海关总署:上半年货物贸易额18.07万亿 同比增长27.1%

    7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2021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

    李魁文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与2019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2.8%、23.8%、21.7%。具体看,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特点:

    一是进出口连续13个月同比正增长。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3.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自2020年6月份起连续第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二是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我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66万亿、2.52万亿、2.21万亿元,分别增长27.8%、26.7%、34.6%;对日本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5%。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27.5%、22.7%。

    三是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较快。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19万亿元,增长30.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1.9%,较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02万亿元,增长32.1%;进口5.17万亿元,增长29.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89万亿元,增长15.8%,占21.5%。

    四是民营企业主力军地位更加巩固。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8.64万亿元,增长35.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7.8%,较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持续位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61万亿元,增长19%;国有企业进出口2.75万亿元,增长23.8%。

    五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升。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83万亿元,增长29.5%,占出口总值的59.2%,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7%、23.3%、101.4%。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17.1%,医药材及药品增长93.6%。

    六是铁矿砂、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砂5.61亿吨,增加2.6%;天然气5981.9万吨,增加23.8%;大豆4895.5万吨,增加8.7%;玉米1530.2万吨,增加318.5%;小麦536.8万吨,增加60.1%。同期,进口原油2.61亿吨,减少3%。


    详请见国务院新闻办网站: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4687/46233/index.htm#1


    外贸政策

    商务部解读《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

    7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到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先生对意见进行解读。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介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李克强总理连续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部署,强调要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商务部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外汇局等23个单位,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商务部与各地方、各部门共同努力,初步构建了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框架。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规模6年增长5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1500家,海外仓数量超1900个,加工贸易保税维修项目已建成约130个。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市场主体和各地方普遍希望进一步出台指导性政策,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地营造环境,促进发展。

    《意见》共七个部分25条。主要包括总体要求、思路举措和工作保障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总体要求。提出到2025年,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为完善,到2035年,发展水平位居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第二方面,思路举措。包括: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框架,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开展外贸,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提升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水平,稳步推进离岸贸易发展,支持外贸细分服务平台发展等。第三方面,工作保障。包括优化政策保障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做好组织实施等。


    详请见国务院新闻办网站:

    http://www.scio.gov.cn/32344/32345/44688/46225/index.htm#2


    海外市场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上半年,多个国际组织连续调高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比如,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估值至6%;6月世界银行上调了预估值至5.6%。全球经济复苏对国际贸易以及我国产品出口起到了提振作用。上半年,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等出口分别增长了31.7%、25.5%、27.8%,对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出口分别增长47%、27.7%。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进出口2.66万亿元,增长27.8%,其中对越南、马来西亚分别增长30.7%、33.1%;对印度、阿联酋进出口分别增长50.5%、32.8%。此外,对波兰、土耳其进出口分别增长40.6%、39.4%。

    李魁文还表示,去年基数较低以及价格因素一定程度上对外贸增长也起到了拉动作用。去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同比小幅下降3.3%,仅相当于2018年同期水平。

    【亚洲】

    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东南亚第一大国, 在亚洲区域内,印尼当前的每日新增确诊数已经超过了印度,升至亚洲第一。7月8日,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发布了疫情数据——该国较前一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38391例,新增病例数连续4天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印尼政府7月7日宣布,将封锁措施扩大至全国其他43个人口密集的疫情重灾区,直到7月20日。当局还警告,最糟糕的情况可能还未到来。

    韩国:目前韩国经济正位于复苏轨道上,芯片和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尤为强劲,今年强劲的出口将持续支持经济增长,但个人消费的表现可能要到明年才开始改善。韩国发展研究院将韩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1月的3.1%上调至3.8%;预计明年韩国经济将增长3%。此外预计今年通胀水平为1.7%,明年将下滑至1.1%,均低于韩国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受疫情影响,2020年韩国经济萎缩1%,为1997年至1998年金融危机时期之后首次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将增长3.6%。韩国政府也在6月之后采取多项措施帮助今年经济实现4%的增长率。

    印度:当前印度港口拥堵情况较为严重。近日,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FIEO)表示,迫切需要释放滞留在印度不同港口的近5万个集装箱。印度某资深货代公司表示:集装箱滞留在主要港口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滞期费。该公司负责人说:“集装箱被困在印度的多个港口,买家要求免除目的港口的滞期费,因为滞期费已经飙升。印度集装箱航运协会(CSLA)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少55%的集装箱船队被困在各个港口或岸边,而正常水平约为30%,这导致全球集装箱短缺。有观点认为,中欧美主要港口以及科伦坡和新加坡等转运港口的拥堵,引发了印度和亚洲各地的集装箱供应短缺。

    【欧洲】

    欧盟:据我国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为2.5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7%。其中,出口1.51万亿元,增长25.5%;进口1.01万亿元,增长28.5%。中欧贸易占我国外贸总值达到了13.9%,欧盟是仅次于东盟的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4月至今年6月,中欧双边月度贸易值已连续15个月保持正增长,其中近8个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上半年,我国16.6%的机电产品、15.4%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出口到欧盟,进口的消费品中,有35.1%来自欧盟,包括汽车。双边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也展现出中欧在贸易领域合作的活力与韧性。

    德国:深圳盐田港运输因受疫情影响而陷入停滞,尽管已于6月底复工,但仍导致大量货船拥堵,德国外贸商协会(BGA)会长伯尔纳表示,拥堵进一步加剧苏伊士运河封锁后本已紧张的局势,预计将导致价格上涨,交货时间延长,圣诞业务也将受到影响。 

    【非洲】

    南非:南非新冠肺炎疫情在进一步恶化中,检测呈阳性率再创新高达到30.3%,创当地最高纪录。目前南非的确诊总人数和病亡总人数双双位居非洲大陆首位。因疫情拖累,南非出现市政消费债务升级现象,导致很多市政府很难保障稳定、持续的向市民提供水、卫生、电力和住房等服务;2021年第一季度南非首次拖欠贷款人比率开始上升,其中富裕阶层最为明显;南非统计局近日也发布了关于清算和破产的最新报告,指出今年初以来企业清算数量显著增加,前五个月清算最多的行业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服务(278 家清算)、贸易餐饮和住宿(187 家)和社区服务(58 家)受到的打击最大。


    重点行业

    手机:全球需求增长,上半年出口额增长33.5%

    据我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口649.1亿美元,同比增长33.5%,较2019年同期增长29%。其中6月出口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已经连续第8个月增长,但当月出口量同比下降5.3%,至7730.4万部。

    5G渗透加速,推动全球智能手机需求增长好于预期,并拉动平均价格提升。6月份我国手机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7.3%至132.9美元,也是出口额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全球芯片供应紧张仍将制约智能手机出货节奏和市场销量,但由于智能手机一直是高制程芯片的最大应用领域,上游供应相对稳定,受影响程度明显低于汽车、PC等行业。


    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同比扩大274.9亿美元

    据我国海关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 1978.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保持进口额最大的单一商品,同比增速连续7个月超过20%;出口额同比增长32%至663.6亿美元,已连续30个月保持同比增长。集成电路前六个月累计贸易逆差同比增长26.4%至131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扩大274.9亿美元。

    国际半导体分析机构IC insights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复苏将带动所有产品类别尤其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实现正增长,其中全球半导体的强劲需求将推动全年销售额增长24%,并有望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

    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拉动上游半导体的整体需求,海外新冠疫情反复、中美贸易争端造成供应链的不稳定,加剧了全球半导体的产能紧张和供应短缺,企业提高关键部件的库存以避免生产中断,共同造成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高增长和逆差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