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新闻
  • 活动
新经济 新动能--LED产业的多维度发展机遇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11-21 阅读次数:172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作为半导体照明领域一年一度的国际盛会,以“新经济 新动能——LED产业的多维度发展机遇”为主题的、由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于2016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我协会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参与了此次论坛。
    15日下午开幕式结束后,主办方设置的专业峰会、技术分会等同期活动,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趋势、挑战与机遇。本届论坛全面覆盖了半导体照明行业工艺装备、原材料,技术、产品与应用的创新发展,提供全球范围的全产业链合作平台,结合产学研的学者与专家,聚焦“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中明确的重点领域,将基于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优势,布局和延伸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及产业,力争抢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制高点。我协会参会企业代表从各自企业实际需求角度出发,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分论坛,听取业内精英们关于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及行业发展新格局的专题报告,并与参会的论坛嘉宾们积极互动,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更美好的前景,寻求支持企业壮大的新动力。
    在“芯片 封装与模组技术”分论坛,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首席教授刘纪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助理 研究员张韵、新加坡Ellipz照明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John ROOYMANS、挪威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挪威科学技术院院士Helge WEMAN、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世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明祥、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徐庶、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王恺、北京康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技术总监孙宏杰、北京大学教授陈志忠、华灿光电副总裁王江波、上海科锐光电中国市场推广部总监林铁与中山市立体光电营销总经理程胜鹏在分会主席易美芯光刘国旭副总裁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可靠性和微整合研究院商务开发经理Rafael JORDAN的主持下,就LED芯片工业、封装材料、荧光粉涂覆、透镜设计、晶圆级封装等有关芯片、封装与模组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做了数场专题报告。
    可靠性与热管理技术一直是制约LED照明高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今对可靠性的关注点已经从LED单个产品向整个系统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新型散热材料、热管理技术、LED照明系统可靠性研究设计、故障数据与失效分析、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及可靠性筛选、寿命加速老化测试方法、失效模式与仿真模拟等技术的进步等都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会特邀报告人美国科锐应用工程经理Ralph C.TUTTLE、台湾长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陈始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教授杨道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罗小兵及其他专家,在“可靠性与热管理技术”分论坛,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做了主题报告。这一分论坛涉及所有LED生产企业关注的关键技术,协会九家参会企业代表都认真参加此论坛。
    在“驱动、智能与控制技术”分论坛,分会主席锐高照明电子(上海)总经理杨煜和美国Kinetic Technologies执行总裁Kin SHUN邀请浙江大学教授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军明、奥地利锐高照明电子亚太研发中心负责人TJacobMIDDEL、上海顺舟智能科技中国区销售总监马永波、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陈怡、厦门华联电子博士 研究员张帆及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高源就热管理与高效能驱动方案、新型驱动电路与集成IC、LED调光及调色温技术、照明产品控制解决方案、无线控制技术、智能LED照明与新型互联技术、智能LED照明系统与传感技术等重要议题做精彩报告,紧紧吸引了我参会企业关注,为智能制造作布局。
    当前,围绕LED光源在生物农业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极为活跃,“生物农业光照技术”分论坛因此也人气十足。分会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与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理事长 千叶大学原校长 农学博士古在丰树邀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园艺学教授Erik RUNKLE、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后藤英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任 研究院杨其长、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教授贺冬仙、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院副教授 副系主任泮进明、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院长 教授 世界水产工程学会主席刘鹰、芬兰Valoya首席执行官Lars AIKALA、英国Phytolux创始人兼常务董事Steve EDWARDS及挪威Intravision Groups A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er Aage LYSAA等大批国内外演讲嘉宾,针对当前LED现代农业应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动植物光质生物学机理及“光配方”最新进展,以及LED与植物工厂、育苗工厂、温室补光、畜禽养殖、食用菌与微藻繁殖、植保诱虫等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为LED在现代农业的应用指明方向。农业照明是升谱发展重点之一,也是正特将转型选择方向之一。
    近年来光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研究不断深入,关于光品质、健康医疗光照有太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比如随着照明、显示及其他可视化产品技术飞速发展,与之伴生的视觉健康问题愈加严重,光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照明环境与视光学关系,有光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都备受关注。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用于日常生活与医疗光照应用也日益增多,成了LED应用的一片新蓝海。它对视觉发育、视觉生理的诸多环节作用和影响备受关注,也有很多问题尚待业界专家共同进一步研究。“光品质与医疗健康光照技术”分会上,温州医科大学教授、前校长瞿佳与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授 博士 副系主任/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副所长林燕丹作为分会主席,主持了此次分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研究院教授Ian MORGAN、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蔡建奇、北京大学绿色照明系统实验室主任 副教授金鹏等诸多国内外嘉宾围绕着LED、光谱、亮度与视觉功能研究、LED及光谱对近视等屈光不正发生发展作用的研究、室内外LED光环境质量评价及应用、LED光疗法的机理研究和LED医疗健康照明及应用等议题进行主题讨论,全面阐述健康照明产品及健康光环境。同时会上还对光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照明环境与视光学等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我会员单位凯耀负责人对健康照明表示将列入公司“十三五”重点发展方向。
    照明设计是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建筑空间增“光”添“彩”的一个主要手段。为人们创造美丽、舒适的视觉环境,达到美观、经济、安全、健康、节能、智能化等现代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是当代照明设计的重要任务。 “照明设计与创新应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复兴”专题分会如期举行。来自照明设计、应用、管理等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嘉宾,围绕着照明。从技术、创意、经济等不同角度,探讨照明设计与创新应用,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运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出席分会并致辞。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北京清控人居光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丽、天津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照明分院院长王立雄、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景观处副处长陈松、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中心主任霍晓卫、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代旭等嘉宾以大量实例解析入手,分别从创意引导价值、创意表达与绿色节能照明结合、城市公共空间与文化遗产、文化创新科技联盟等多角度分析了城市空间对照明及后期运维需求。会上,嘉宾代表们还围绕照明对公共空间价值发展的趋势影响,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LED照明由替代应用向按需照明和超越照明迈进,半导体照明产品价值提升、光品质等成为焦点,再加上互联网快速发展,物联网、智能照明等站到“风口”。如今是跨界的时代,当LED加上互联网、物联网,照明产业就拉开了智慧的大幕。在“智慧照明与智能应用”专题分会上,飞利浦照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互联照明标准总监黄峰,生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锦祥,中山造明公社众创空间总经理梅志敏,广州机智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照明云商务总监吴泽伟,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玉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ZigBee 中国成员组秘书长寇宏,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经理瞿鼎等来自技术、应用、标准不同环节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智慧照明相关最热的话题,共同论道,探讨LED智慧照明与智能应用。
    MOCVD作为半导体照明的关键设备,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其技术发展与半导体照明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密切相关,同时作为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关键技术,未来MOCVD技术的发展将会给化合物半导体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本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2016)期间,与MOCVD设备代表厂商德国爱思强股份有限公司一起组织了一场针对MOCVD技术的研讨会,邀请了来自设备及外延、材料等相关技术领域的骨干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论道,带来了MOCVD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研讨环节,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外延部部长芦玲分享了AIX R6用于高良率氮化镓LED的大规模生产。IMEC外延生长事业部资深研究员梁琥带来了AIX GS+(用于200mm衬底上) p-GaN HEMT电力电子器件的生产的技术成果分享。激光器、紫外LED都是当前研发热点,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器件部副主任、晶能光电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裁孙钱带来了GaN基激光器与近紫外LED的研究进展。河北半导体所(十三所)外研部副部长李佳,分享了碳化硅同质外延技术进展。艾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工艺部门经理、方子文博士 介绍了宽紧带半导体固态紫外器件的相关研究进展。德国爱思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Michael Heuken教授,针对下一代电子和光电器件的二维纳米材料做了精彩分享。
    半导体产业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LED照明等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代半导体材料-Si渐趋摩尔定律的极限,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宽禁带、高热导率、高击穿电场、高抗辐射能力等特点,成为了新材料的热点,有着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是大势所趋。国际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竞争激烈,众多国家将其列入国家战略,一旦突破产业化技术瓶颈,将会带动上下游产业全面爆发。
    15日至17日,由北京市科委、顺义区政府主办的“第三代半导体国际会议”(IFWS)与SSLCHINA同期同地举办。大会设有“碳化硅电力电子技术”、“氮化镓及其他新型宽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第三代半导体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第三代半导体与固态紫外器件技术”四个分会,邀请了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建林、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中科院院士郑有?、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销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 IEEE电力电子协会主席Braham FREEEIRA、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中科院院士郝跃等众多重量级国内外嘉宾出席,为新兴产业第三代半导体的科研、生产、应用提供国际化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引导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全面健康发展,加强技术交流和商业合作。我联盟高度关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应用市场结合,会议期间,秘书长与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目的在于引导宁波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布局、促进宁波发展早做准备。
     
     
     
            此次活动吸引宁波LED照明企业20余位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