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学术研讨
市场保守,贸易战促IC设计产业再升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1-25 阅读次数:777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大陆近年在半导体产业积极作为,不管是政府与企业筹资的上千亿的大基金,或者积极挖脚工程师、并购等事件时有所闻,对于台湾芯片设计公司来说,长期以来都有些压力,但在贸易战下,影响客户下单态度趋于保守,让压力更加具象化的反应在运营上,考验过去几年来实力的累积之外,要如何在逆势中成长挑战台厂危机应变能力。
      
      在大陆持续在科技产业布局的脚步下,美国透过提高关税来打击大陆科技产业,在2000亿美元的关税清单中,美国将部份消费性电子产品列入其中,这让有7成以上终端产品为消费电子的台湾芯片设计厂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或多或少感受到客户下单力道趋保守。
      
      然而,关税只是美国针对大陆的手段之一,技术外移才是美国所担心的。大基金积极扶植IC设计公司,像是海思、寒武纪等,都朝向AI技术发展,对此,美国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在去年底公布14项新兴科技的出口管制审查清单,AI技术就包含在内,这份清单所涵盖的范围广泛,若是真的实施,美国厂商将直接因大陆业务减少而受到冲击,像是Intel、AMD、高通等芯片厂,或者Cadence、CEVA等矽智财厂商都可能受到波及。
      
      对于大陆来说,大陆对美国知识产权依赖度相对高,若IP也被限制出口,尽管仍有日系厂商ARM的支援,但是对于积极发展AI技术的大陆半导体产业,仍会有不小影响。但更令人担心的是,美国芯片与知识产权厂商在全球的地位深厚,可以说是主导全球电子产品相关市场的脉动,如果芯片被限制出口,不只是大陆,对于全球半导体与市场将会面临挑战。
      
      从统计资料来看,全球IC设计市场占比中,美国稳居第一,占据近7成的市场,但是大陆大力扶植半导体和电子产业的积极表现下,大陆占比从2010年的5%成长到2017年的11%,产值也每年成长2成以上。而台湾的占比则维持17%,居第二名位置,但不管台湾或者美国,都确实感受到大陆半导体崛起的速度与力道。
      
      对美国来说,关税、技术限制等都是抵抗大陆的手段,但是台湾的角色与国际位置可能无法这么霸气,先单就从中美贸易战对于台湾IC设计产业的现况而言,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多数的台湾IC设计公司,不管大陆或者美国都有市场,不可能选边站或者大声说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在技术上多用力一点,展现出市场竞争力。
      
      举例而言,像是手机芯片大厂联发科、MCU厂商盛群、电源管理芯片厂昂宝-KY等,都持续推出新产品应对市场变化,尽可能降低风险,维持运营表现。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来看,中美贸易战只是加快了台湾IC设计产业要尽快升级的野心,但要如何落实也是各家厂商要去思考的问题,或许并购、技术合作等都是出路,可能是往更高端的产品发展,或者扩大业务范围,不能停留在原本的框框里面了。
      
      像是老牌消费性IC设计公司凌通也在玩具应用上更升级,往AI智能自拍机等方向发展。或者联发科(2454)日前推出的出HelioP90系统单芯片,虽采用12nm制程,但在AI的算力上,大胜高通、华为的7nm制程的芯片。除此之外,也积极往非3C应用产品扩展,往车用、工控等利基市场发展,盼能分散产业风险,未来也能站稳脚步。
      
      更积极的来看,分析师认为,大陆半导体从中低端产品入手,再往高端AI产品持续布局,缓步建立起生态系统,从设计、代工、封测一一切入,而台湾仍有代工、封测的竞争力,因此台厂仍具竞争优势,短期来看,台湾与大陆仍有些不同着力之处,台湾陆续往欧美大厂的脚步跟进,大陆则往台厂的技术看齐,在技术实力仍有些市场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