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学术研讨
莫大康:中国半导体业面面观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02-06 阅读次数:82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有如下不成熟的看法:存储器要集中,不能太多家,以及12英寸生产线不能太多,太分散,政府要积极引导,敢于直言,地方政府要量力而行,不能光顾项目上马,而忽视企业的盈亏,因为现阶段中国12英寸生产线能捕捉到的市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竞争对手们己经聚集在中国,以及先进制程技术的提升尚需要时间,所以要实现盈利是十分困难的。
      
      -莫大康
      
      2018年2月5日
      
      中国电子报报道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于1月25日在京召开“2018年度工作座谈会”,总结咨询委员会一年多来的各项工作,研究制定2018年的工作计划。
      
      工信部副部长罗文,他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骨干企业实力增强、融资环境大幅改善。但是也要看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没有根本转变”:一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二是产品结构仍然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
      
      各抒己见
      
      对于产业的发展现状,站在不同角度看法各异。目前较为主流的看法,它们依2017年中国半导体业销售额可达5,300-5,500亿元,同比增长达23.5%-26.8%,认为中国半导体业是一技独秀,再加上国?部分媒体的统计,如2018年半导体设备金额将超过中国台湾地区,居全球第二,以及近期全球开工的12英寸生产线中,至少有10条以上在中国地区等。
      
      此等观点对于产业发展是正能量,符合当前潮流,有些不足是可能会盲目的乐观,导致未来的路方向不明。
      
      显然,也有务实的观点,当电子报记者李佳师近期采访计算所龙芯的资深专家胡伟武时,题目是“大家都对中国自主芯片寄予了厚望,很希望了解目前中国在通用CPU芯片上与国外相比,有代次差别吗?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
      
      胡伟武讲:“如果拿跑步来做比喻,原来我们是连他们的背影都看不到,现在能够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身影,他在前面跑,我们在后面追。到2020年时,我们基本上可以看见他们的后脑勺和头发了。这个差距不是说技术上的差距,而是说体系上的差距、产业生态上的差距,当然技术上我们也有差距”。
      
      它自己也有信心到2020年龙芯会成为新的产业体系里的重要企业,在党政军、能源、交通、金融、电信等行业做出自己的体系。到2035年时,我们可以和英特尔、AMD、IBM等企业同台竞技,这个时间表也与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同步的。
      
      显然有时听些“刺耳”的观点,未必一定是不好,至少可以清醒自己,不要“妄自尊大”。如西方的“唱衰论”观点,在今年1月26日美国EETIMES资深主编RickMerritt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将陷入迷茫ChinaForecasttoMissChipTargets》引发我们的深思。
      
      RickMerritt引用了ICInsights公司主席BillMcClean在公司年会上发表的预测:“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预期将会大大落空。到2020年中国半导体自产率将会达到15%、2022年达到20%,这将远远落后于中国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2025年将达到70%的目标。”
      
      他作为一个有38年工作经验的半导体分析师,McClean认为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要远比其他行业更难。
      
      半导体业发展“三步曲”
      
      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讨论,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再三权衡认为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的三步曲相对较为务实。
      
      由于半导体业的复杂性,及中国的特殊地位,尽管从心情上可以理解希望产业能迅速突围,给中国争口气等,但是不能忽视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律,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中有些深层次矛盾需要逐步解决,因此这个产业的进步,尤其是芯片制造业,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恐怕很难花10年时间就能崛起一个年销售额,如同中芯国际那样达3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周子学的讲话站得高,对于现状看得更加清晰,它总结为发展的“三步曲”:
      
      第一阶段,依政府资金支持为主,至少要持续到2020年,让企业渡过生存期,逐渐在市场中找到竞争的位置;其次,用5-7年的时间由政府资本支持过渡到市场资本支持相结合,让企业适应市场节奏;最后,再用5-7年的时间让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真正自主决策,融入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
      
      周子学董事长非常清晰,他站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立场,首先企业要渡过生存期,三步曲总计约为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入自主发展阶段。主要的改变是投资主体将由国家资金,逐步过渡到依企业的自有资金为主,最终必须要脱开依赖于国家资金,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自主决策发展。
      
      要达到“三步曲”的目标有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企业要迅速的做强做大,以及另一个是政府要彻底的转换角色,让企业真正的自主决策。
      
      结语
      
      站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观察,不单指是中芯国际,我们的差距可能更大些,所以周子学董事长的三步曲理论较为中肯,因为它不但需要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要齐头并进,而且相应的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大环境必需改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用时会更久些。
      
      观察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总体上有三种心态,乐观,务实及悲观。显然“悲观”论调肯定是不可取,因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仅是时间早、晚问题。
      
      现阶段的乐观思维可能要收敛,不能再膨胀下去,这个产业不可能“拔苗助长”。任何时候要务实,并不等于不积极进取,目前的国际态势不容乐观,各种可能都会发生,所以既要务实,又要大胆,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
      
      资金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能夸大它的作用,现阶段可能更应该提倡重视产业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欢呼兴建有多少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
      
      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有如下不成熟的看法:存储器要集中,不能太多家,以及12英寸生产线不能太多,太分散,政府要积极引导,敢于直言,地方政府要量力而行,不能光顾项目上马,而忽视企业的盈亏,因为现阶段中国12英寸生产线能捕捉到的市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竞争对手们己经聚集在中国,以及先进制程技术的提升尚需要时间,所以要实现盈利是十分困难的。
      
      (注:文中引述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的部分观点,如有不妥,由本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