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研讨
形势要点: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四大角度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30 阅读次数:868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兼办公厅主任余斌在某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攻关期,可以从质量型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自主创新以及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等角度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余斌认为,所谓转型升级,一是指从速度型效益转向质量型效益,从而保障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基本稳定。实际上,在过去四十年中,只要经济增长达到10%以上,所有行业和企业都会取得利润,反过来一旦经济增长低于8%,很多行业和企业出现亏损。这其实就是速度型效益的表现,所以,当经济增速出现台阶式下降的时候,需要让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实现从速度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二是指从行业之间转向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再配置,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往我们把大量原来配置在低效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到高效率的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但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行业间生产要素再配置,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未来要通过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坚决消灭僵尸企业,从而让行业内没有竞争力、低效率企业有序退出,把生产和市场向高效率企业转移和集中,提高行业集中度、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指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余斌认为,未来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逐步改变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确立新优势,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四是指从以工业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向以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为主,提高服务业领域的效率和竞争能力。在中国制造业竞争能力取得一定的世界地位之后,我们要探索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融入全球,参与全球竞争,提高服务业领域的效率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