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学术研讨
我国PI薄膜发展潜力大 高性能化成主要开发方向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24 阅读次数:2311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我国PI薄膜发展潜力大 高性能化成主要开发方向

    聚酰亚胺薄膜,简称 PI 薄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在强极性溶剂二甲基乙酰胺 (DMAC)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产品具有耐高低温性、电 绝缘性、耐辐射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气/电子、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 膜、激光、机车、汽车、精密机械和自动办公机械等于高新技术领域。

    目前,中国PI薄膜近90%应用在挠性覆铜板(FCCL),作为挠性覆铜板(FCCL)覆盖膜。除此之外,PI薄膜也是电力电器产品的关键绝缘材料,在输配电设备、发电设备、电机、变压器等领域广泛应用;而且,由于PI薄膜具有强紫外线辐射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近年来,PI薄膜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柔性衬底,替代玻璃成为新一代OLED照明显示的柔性衬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的报告显示,2012-2016年中国PI薄膜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受下游市场需求带动,2016年市场需求量增长到4072吨。但目前,国内PI薄膜本土企业产品应用多局限于低端的绝缘材料领域。国内高端PI薄膜国内自主研发水平较低,国内PI技术工艺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领先制造商还有一定的差距,每年约有850吨高端产品依赖国外进口。

    2012-2016中国PI薄膜市场需求量分析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

    新思界产业研究人员指出,高性能PI薄膜国内市场前景广阔。PI薄膜在挠性覆铜板、新一代柔性LCD和OLED 显示器、柔性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锂离子等新型动力蓄电池等领域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易成型加工和低成本等将成为PI薄膜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向,同时差别化和特殊应用的高性能 PI 薄膜的市场需求也有较大的潜力。

    目前大陆的PI膜企业已有50余家,以下是部分膜企:

    据统计,2017年国内有以下几个新项目签订以及投产:

    1、国风塑业与深圳瑞华泰签订聚酰亚胺膜生产线设备采购与安装供货合同。公司自筹资金1.79亿元投资建设年产180吨高性能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项目建设2条聚酰亚胺薄膜国产生产线,年产聚酰亚胺薄膜180 吨。项目建设期为1.5年,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税后利润2000万元。

    2、达胜科技已顺利完成1.376亿元的增资,增资后达胜实收股本达3亿元台币。预计再扩增二条产线,用以生产原本高性能PI膜及特殊型PI膜,总产能提升至180吨,今年营收可望达1.2亿。

    3、南洲新区去年引进时代新材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项目。该项目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金薄膜”,打破国外垄断。同时,项目还投资3亿元,建设一条年产180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

    由于PI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不断有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目前国内的PI膜企业已有50余家。单从数量上看,国内PI膜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电子级PI膜上却少有成果,目前仍无企业具有工业化生产12.5um的能力,而微电子行业所需要的PI膜75%以上为12.5um及以下的产品。

    从目前已公开的资料看,丹邦科技或将率先取得突破。作为国内微电子柔性互连与封装业的龙头企业,丹邦科技在2013年年初6亿元,投入“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PI)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PI膜300吨,其中9um和12.5um产品各占一半。1 月 13 日,该项目PI膜产品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