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学术研讨
贸易战下东南亚小型经济体的前景
信息来源:AMBOUND每日经济 发布日期:2019-06-10 阅读次数:84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再加上环保压力,不少中资及外资企业把工厂从中国搬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贸易环境恶化,驱使更多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不过,东南亚的营商环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产业转移潮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在世界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消失殆尽。近几年有不少企业把工厂搬到东南亚之后遇到了困难,在越南和柬埔寨都有一些典型的例子。

    据柬埔寨服装制造协会秘书长肯•卢(Ken Loo)表示,迄今为止,柬埔寨已有70家制衣工厂倒闭了,相比去年的35家增长了一倍。主要有以下原因:(1)人工成本的上升。柬埔寨人工工资从1997年的40美元/月上涨到2019年的182美元/月。如果把员工福利以及各种补贴计算在内,成本支出大概是210美元左右每月。人工成本上升正在迅速填补柬埔寨原有的成本洼地,与之相比,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缅甸、巴基斯坦、老挝在制衣行业的人工成本更低。(2)供应链不完善。目前,柬埔寨工业制造业的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比较薄弱,这导致综合成本居高不下。(3)工人工作效率低。据业内人士分析,越南与印尼工厂的生产力约为中国的八成,柬制衣厂的生产力只有中国的六成左右。(4)工人罢工抗议: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难度。(5)不确定性:未来出口价格优势能否保持仍然存疑。主要是来自欧盟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被取消,出于对这个政策的担忧,有些制衣企业把工厂搬离柬埔寨也是有可能的。

    相比柬埔寨,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受益更多。这些国家都是受惠于制造业从中国大陆移出的红利影响,包含电子产品、以及家具制品等。近日,野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中美互征关税,造成其中52%的商品出现进口替代的转单效应。而越南是最大的受益国,可以提升该国GDP7.9%。这促使很多人开始计划,如何到东南亚投资来规避中美贸易战风险。但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人员认为,对于以越南为代表的这些东南亚小型经济体而言,目前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更大风险。

    以越南为例,该国可能即将面临成本上升风险。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大量集中出口会拉低出口商品价格,而大量集中进口又会推升进口商品价格。这样一来,输入型通货膨胀就是难免的了。工人面对通胀可能要闹事,涨工资就是解决方案。为了政治需要,越南政府有可能会支持工人要求上涨工资。面对迅速拉高的成本以及输入型通胀,越南政府可能无法控制。要指出的是,这是小型经济体本身自带的弊端,很难通过一两个政策调整来回避。国内市场“池塘”浅,人口相对少,那么工资就会涨得快,很快成本就可能赶上中国。此时这些经济体也会失去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最重要的优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近年经济增长的确不错,2018GDP增速高达7.08%,远超市场预期。但快速经济增长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越南也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现在,越南一些城市已经在大搞房地产了,不少城市高楼拔地而起,但严重缺少配套。这种迹象表明,越南正在将由制造业创造的财富向房地产行业转移。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越南将快速进入发展瓶颈。此外,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越南吸引外资额达10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6.2%,创3年来同期新高。大规模外来投资能促进本国经济,但也使得越南经济具有高度的外向性,如果外资投入资本市场,也会加剧外资进出市场的波动性。由于越南是偏小型的经济体(与大国经济相比),再加上经济外向度高,今后面临的负面影响可能来得很快、很猛。

    总体来看,越南等东南亚小型经济体,在贸易战推动的产业链重构、制造业转移方面,可能会短期受益,但由于经济体量小、市场容量有限,很快就会被外来投资填满,如果只是做出口加工,搞城市化,其成本会上升很快。一旦成本上升,资产价格上升,他们会比中国更快出现各种问题。工资上涨,通胀上升,房价上升等等。另外要指出的是,中国因为成本问题导致大量企业外溢,但这不是说中国的产业优势就完全失去了。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度过这个艰难阶段,中国在产业上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市场空间,是东南亚国家远不能比的。还要指出的是,在一个生产过剩的世界里,制造业从中国外移至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形成的生产制造能力会使得整个世界的产能更加过剩了,这可能会引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一旦危机爆发,这些小型经济体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东南亚等小型经济体短期内会受益于中美贸易战,但由于市场狭小,这种效应可能很快就到达饱和,接下来将面临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