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资讯中心
风险预警
品牌建设
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理事会
会员企业
专家委员会
协会会刊
协会新闻
通知公告
协会公示
党建工作
企业动态
产品展示
专题报告
政策法规
产业导向
行业新闻
运行分析
学术研讨
风险预警
标准创新
名品名企
诚信建设
法律服务
知识产权
检测认证
产学研用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在线咨询
入会申请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术研讨
资讯中心
政策法规
产业导向
行业新闻
运行分析
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
机“智”过人 AI或将主导空战新模式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9-06-05 阅读次数:788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字体:
】
近日,美国媒体报道称,美研究机构认为二战式空中格斗已成为过去,未来将由人工智能(AI)负责处理空中作战的细节问题。那么,计算机“飞行员”能在空中格斗时击败人类飞行员吗?文章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似乎是这么认为的。它希望让人类战斗机飞行员变身为无人机遥控操作员,同时由AI负责处理空中作战的细节问题。
DARPA发布声明说:“人工智能已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围棋冠军和职业扑克选手,现在又在网络策略游戏《Dota2》和《星际争霸2》中战胜了世界级人类专家。然而,目前尚不存在能够在一场高速、高过载的近距空中格斗中战胜被缚于战斗机中的人类的人工智能。随着现代战争逐渐纳入更多人机协作,DARPA寻求将空对空作战自动化,使反应时间达到电脑速度,并将飞行员解放出来,使之能集中精力于更大规模空战。”
由上可知,美军的研究机构总体上肯定空中格斗已成为历史,美国欲研发AI主导的空战新模式!
实际上,美国早已开始探索AI系统代替战斗机空中飞行员的基本场景。2016年6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研制的战斗机飞行员AI战斗系统“ALPHA”(音译:阿尔法),击败了资深战斗机飞行员、已经退休的美国空军上校李·吉恩。“阿尔法”系统采用“模糊逻辑”的算法,构建的数学模型,相比模拟人脑,更多的是模拟人们的所想之物。该系统具体运用了“遗传模糊树”新算法,完全实现了对数百个输入量的处理,然后在虚拟世界里训练了“阿尔法”。训练过程包括对抗多个人类飞行员,以及对抗计谋多端的人类已经用过的各种奇怪招数。
李·吉恩说:“‘阿尔法’系统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令人震惊,瞬间就能对我的动作和导弹发射作出反应。它知道如何摆脱导弹,一转眼就能从防御转入进攻。”
但笔者认为,AI是难以完全代替人类驾驶员的,只可能在高危险、高动态、全观察、快处理、精操纵的空中环境下驾驶战斗机。
就目前看,人工智能驾驶战斗机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成本低,有人飞行成本高昂,战斗机的飞行员训练时间对于其战斗力亦有重大影响,而无人机不需要训练飞行员,不需常规日常训练;二是在刻意提高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机动过载,这在高亚音速段是非常明显的。考虑到无人机能极大地省去飞行员的训练成本,所以,对于人工智能成熟的无人战斗机,其必然拥有超过同技术水平有人战斗机的作战效费比;三是相对于人脑而言,人工智能在“多线程”处理能力方面处于优势,常规空战中某飞行员因专心追击敌方而被敌人偷袭的事几乎不会再发生,取而代之的是遍布全身的传感器和机载计算机的极快速运算,并列出威胁性的排行榜,从而优先打击威胁性最高的目标;四是随着人工智能与5G以上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来的无人机或许将可以脱离地面控制站独立执行任务。但是,人工智能一切都要运算,不能像老练的飞行员一样,靠直觉来完成某些电脑需要运算的结果。另一方面,目前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且稳定性、应变性、创造性较差。
以上优势简要概括就是:研发制造成本大大减低,省去了大量的训练费用,节省了培养飞行员和抚恤的大量费用。
现在甚至可以设想,未来战斗机的总体构想之一是防空导弹式无人战斗机。未来的无人机会像防空导弹一样从车上、舰船或其他平台上发射,无人机载微小型空对空导弹与空对地导弹、空对天导弹以及机载电磁武器(包括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需要待机保持无人机的长时间巡航,一旦发现和识别需打击的目标,就发射导弹、电磁等。美国人已经在海军中实现了从潜艇平台的鱼雷发射管发射巡航导弹的发射器,在这一发射器里还装有折叠的无人机以待机发射,无人机一旦发射即可作为侦打一体的无人机或待发的导弹、机载电磁武器等使用,即“潜艇—鱼雷发射管—巡航导弹发射器—无人机发射—无人机侦打”。
未来操纵战斗机的可能是在地面或潜艇上、飞机上的遥控飞行员,这或许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大趋势,也是现代与未来空军装备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