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学术研讨
贸易战不会导致中国经济无底线下滑
信息来源:AMBOUND每日经济 发布日期:2019-05-28 阅读次数:75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使得中美贸易谈判的前景不明。美国加大在全球范围打击华为,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态可以将华为问题列入贸易谈判,都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恶化的可能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于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该报告大幅调低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期,由之前的3.7%下调至2.6%WTO的报告警告,如果全球贸易量进一步萎缩,可能触发全球经济急速恶化。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能不思考中美贸易谈判走向完全失败的极限情景:如果中美贸易谈判失败,两国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将会发生什么?中国经济将会受到多大的冲击?是否会出现经济崩溃的局面?这对全球经济又会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这种极限情景,安邦咨询(ANBOUND)的宏观研究团队进行了讨论和情景分析。我们的一个基本估计是,如果能够控制在不发生全面的经济战和金融战的情况下,即使中美贸易谈判失败,中美之前爆发了贸易战和科技战,中国经济将会遭遇严重的冲击,但中国经济增长不会无底线的下滑,经济增速最多降至4%的水平,并不会出现中国经济崩溃的情况。

    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增速如果降至4%,这将是中国经济在和平时期的一种极限状态。到这个时候,中国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第一,中国经济将会成为“铁板一块”,成为无可压缩、不怕制裁的“铁板”国家。现在受到美国打击的中国科技产业和科技产品,大都是非必须的消费品。如果在限制之下不能生产科技消费品,中国社会可以不要这些消费。举例来说,如果5G用不了,中国可以用4G,甚至3G。只要满足基本需求,就能维持基本的经济增长。这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一种“基本状态”。

    第二,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国内市场。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有可能变得很差,这种情况有可能持续不短的时间。但中国有一个最大的筹码——14亿人的国内消费市场。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如果利用得好,将能够支撑起中国基本的经济增长。

    第三,贸易战将会推动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之下,中国过去是生产型国家,依靠制造业为世界市场生产廉价产品,这也形成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定位。不过,在过度生产的时代,过多的生产制造能力已成为中国的负担。中美贸易战主要打击的就是中国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但客观上可能出现一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这将有助于中国从过度生产状态进行结构调整,转而依靠发展国内消费来维持经济。如果贸易摩擦长期化,这甚至有可能推动中国加快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甚至可能由此进入消费社会。

    我们想强调的是,中美贸易谈判如果失败,中国经济增长也不会无底线地下滑,4%的经济增速可能就是中国经济的底部,也是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底气”。当然,这种经济增长的底部,是被特朗普政府以及美国右翼势力所逼出来的。但美国恐怕也需要认识到,在将中国经济逼成“铁板”国家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美国的一个日趋强硬的“敌手”,中国将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社会整合以及经济整合。然而,这种在压力之下整合后的结果,意味着一个更加依赖国内市场、对美国经济更加隔离的中国。这对于美国的全球利益而言,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美贸易谈判失败会冲击中国经济,但中国经济增长不会无底线地下滑。中国经济将更多依靠国内消费,并加强社会整合和经济整合。不过,这种整合的结果对于美国的全球利益来说并非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