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学术研讨
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过度生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3-27 阅读次数:720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有人说是人财物、产供销。在安邦咨询(ANBOUND)的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在企业起家的时候,可以这么来看。如果企业上了轨道,那就要关心环境问题,看看企业环境有什么改变,这关系到企业能跑多远,跑得是否稳健。如果不关注环境变化,企业费了很大的劲再加上运气好,终于上了轨道,结果没跑多远就完蛋了、出轨了,那岂不是太糟糕了?

    陈功认为,中国企业面临的真正风险是过度生产。这里所说的过度生产是一种相对的过度生产,企业在资本推动之下的生产如果超过了需求,就成为过度生产。中国近几年大量出现的产能过剩,实际上就是过度生产的一个很好证明。中国发展到过度生产有历史原因。中国以廉价的生产制造成本和要素参与全球化,过去长期扮演“世界工厂”角色,主要就是为全世界来生产制造便宜的商品。现在遇到的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中国巨大的生产能力在全球和国内市场都遇到了过剩。

    看看世界市场的情况,其发展也是大致如此。全球化让世界变得平坦——也就是全球化主义者所赞赏的“世界是平的”,跨国公司得以在全世界去按照效率原则去配置生产,这使得全球的生产制造能力和贸易量都大大增加。不过,当全球化深入发展时,有相同生产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太多了,资本还在继续投入,这就造成了全球性的过度生产问题,也使得世界发生了安邦咨询所总结的一种重要变化——从过去的卖方世界变成了现在的买方世界。而买方世界的一个规律就是,由于过度生产的存在,世界市场的买方比较强硬,居于竞争的有利地位。而作为卖方,则需要跪求买方,来获得买方的市场。正如安邦研究团队多次强调,过度生产以及买方与卖方市场地位的转换,正是中美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意识到过度生产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来说也十分重要。以我们的观察,现在国内的政策部门似乎都没有认识到过度生产的问题及其严重性。在国内各地调研时可以看到,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我这里可以搞个产业园吗?那里可以再建个大生产基地吗?经典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也同样如此,大家谈论的都是与生产有关的问题,谈提高效率也是为了更多地生产,谈产业转移和外迁,同样也是为了强化生产能力。至于消费问题以及市场空间问题,则居于次要地位。好像我们现在的世界,还是在短缺时代一样。对于中国向消费社会的转型,很多人也不以为然。在我们看来,只注重生产而忽视消费和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局面,这个坑非常深,如果掉进去出不来,将会很危险。

    陈功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每当出现债务堆积、出现库存堆积,就说明这个国家面临转型了。如无视这一点,继续推动生产,继续扩大生产,无论如何都不是明智的思路。看看现在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地方,虽有的县市都在搞产业园建设,很多地方政府还下达了大量的指标,每个产业园区要完成多少千亿的产值。如果大家都这样干,这就是在推动中国的过度生产走向极致的巅峰。哪里来的这么多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去哪里找这么大的市场来消化?很明显,这样下去无论如何是不可持续的,风险太大了。

    规避过度生产的风险,对国家和企业都有必要。对企业家来说,要想规避这种风险,就需要调整策略,不要再在生产领域去做过多的投入,说白了,要多搞扩大市场和消费的事情,少搞生产的事情。现在做“增加胃口”(即扩大市场、促进消费)的事情,发财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实际上,现在发财的企业,都是在做“增加胃口”的事情,比如阿里巴巴、京东都是如此。如果在胃口缺乏的时候,仍然再继续生产食物,只能是浪费资源和扩大债务。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全世界和中国都面临过度生产的问题,世界已经从卖方世界变成了买方世界,市场空间和消费市场比生产能力更具竞争力。对国家和企业来说,都需要调整策略,更多从事扩大市场和消费的事情,才能顺应形势的变化,规避过度生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