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学术研讨
形势要点:中国AI产业化需要夯实技术基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2-19 阅读次数:767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AI无疑是这几年的一个热门行业,不论是创业项目数量、融资金额,还是融资速度都很突出。对国内AI创业公司数量和投资的统计显示,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但其中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合计1237家(含31家已上市公司),占总数的30%,也就是说,有70%的公司仍然拿不到投资。而2019年投资市场的表现也表明人工智能或面临洗牌。继2018年人工智能概念“铺天盖地”后,专家预测2019年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落地,人工智能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一批伪人工智能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光大新经济投资负责人艾渝表示:“未来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将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面临落败出局。”日前,包括人工智能安防公司澎思科技、计算机视觉企业影谱科技等在内的多家AI企业接连宣布获得几千万到数亿元融资。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预计AI领域股权投资的金额未来仍然会保持较高水平,其中,企业服务将是AI投资的热门行业,AI能够很好地和TO B结合,例如金融、安防等。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AI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并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到2022年有望达到3.9万亿美元。有专家表示,2019AI芯片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支柱,会在专业化探索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对专业人才的竞争和培养力度也将继续加大,入局门槛越来越高。2018年底,UIPATH网站正式发布了《AI JOBS》的分析报告,通过求职网站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中美分别为AI人才缺口最大的国家,中国有1.2万左右的职位缺口,依然远超美国。有分析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还主要在应用端,技术基础还很薄弱,仍是之前资本涌动的结果,注重赚快钱、炒概念。还缺乏像华为那样,以20年的时间和投入研发5G技术那样的技术积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的报告认为,目前看来,深度学习只能在机器上建立浅层次的条件反射,是“弱人工智能”,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即“强人工智能”的实现还没有任何曙光。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短板就是基础研究薄弱。发展人工智能必须加大基础研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原创能力和应用落地能力。